从铁岭日报报头的变迁看报业的发展

发布:2017-12-04 14:13 阅读:1957 次 【 字体:

铁岭日报创刊于1969年4月,现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铁岭日报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四开小报,改成对开大报,从铅印到胶印,如今又实现了彩印瘦报,让人赏心悦目,深受读者的喜爱。此时此刻,使我回忆起创刊时鲜为人知的那些事,也别有情趣。

1969年年初,组织上从铁岭县调我到地区,和其他同志共同筹备办报工作。确定4月25日创刊,以迎接党的九大闭幕。时间紧迫,筹备工作十分紧张。

创办报纸,首先报头的题字是十分重要的大事,请谁书写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经当时的领导许书林等共同商定,并经地区革委会领导一致通过,认为用毛泽东的字体作为报头最为合适。当时中央一级大部分报纸和所有的省级报纸均采用毛泽东题写的报头,这也表明了对伟大领袖的一片忠心,就这样找了一些参考资料。“铁岭”二字是从毛泽东手书长征诗里选出的,“日报”二字,是从山东的“大众日报”选出的“铁岭日报”四个字拼起之后看起来非常连贯,运笔流畅,恢宏磅礴大气、轩昂不凡,有潇洒浪漫的艺术效果,显现出伟人的风范。铁岭日报创刊即开始启用毛泽东书写的拼凑的报头。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极左思潮三忠于年代的1970年末,上级领导提出,“铁岭日报”报头不是毛主席亲自题写,拼凑使用是对伟大领袖的不尊重,责令停止使用。无奈,只好撤掉,换上了由本报美术编辑东春山写的黑体美术字作为报头,使用了近十年。

在1980年冬季的一天,有一张“合肥晚报”,当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合肥晚报的报头端庄清秀很好,一看就知道是沈雁冰(茅盾)先生所题。我们议论:“如果请沈老给我们题报头多理想啊”,当即把想法请示了总编辑。达成共识之后,由文艺部主任邵广佑执笔,给沈老写信,请求为本报题写报头,信发出半个月后,就收到了回信,“铁岭日报”四个字为宣纸立文书写,长45公分、宽20公分,字形秀美,铁画银钩,而内蕴骨力。地委领导看了,也十分赞赏。经过处理,变成横排,从1981年初开始启用。沈先生在来信中表示不收稿酬或润笔费。如何对沈老表达谢意,成为一大难题。后来在开原工艺美术厂订做了一幅1米长、45公分宽的贝雕画,在当时认为是较为珍贵的礼物,准备送给沈老。可是没等送到北京,在给我们题字几个月后,却传来了噩耗,沈老于1981年3月27日与世长辞了,我们的报头也许是沈老的绝笔吧!

沈老题的报头,仅用了一年。当时的省革委会新闻出版领导部门对铁报提出要更换报头,理由是报头不是简化字,并且说,除中央领导人及名人外,都不能用繁体字。就这样一位上个世纪蜚声世界文坛的巨匠,历任全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沈雁冰先生题字也不能用。虽经多次请示,最终还是撤了下来,再次换上了那几个黑体美术字报头,一直延用到1994年。

在迎接本报创刊25周年的时候,当时任总编辑的左鸿儒同志动议向社会征集报头。消息传出之后,来稿非常踊跃,收到来自全市城乡的书法名家和书法爱好者的作品几十幅。经过征求意见和评选,铁岭有色厂的工会宣传干部王树彪书写的报头被选中,从1994年4月25日正式启用。

到了1995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新闻事业的发展,铁岭日报将改版为对开大报。左鸿儒总编辑亲自写信给铁岭籍在北京的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工作的著名书法家苏平先生,请他为本报题写报头。苏平先生的字迹很美,功力深厚,雅俗共赏。1995年10月26日,用苏平先生题写的报头试刊三期,深受广大群众好评。从1996年1月1日,正式启用,直到1999年末,用了四年。

2000年1月1日,铁岭日报又重新启用沈雁冰先生题写的报头。如今已延续40多年的铁岭日报,一改以往的风格,变为“国际报型”瘦报,展现给人们的不仅是时尚大气、庄重、简约的外在姿容,更是新闻内涵和品质不断的同步提升。

(作者系铁岭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

本文网址:http://lntldsw.com/news/4.html

备案号:辽ICP备2023010817号

铁网管备002014007

技术支持:大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