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宣教 党史图展

英勇善战的指挥员——周建华

发布:2012-06-27 12:17 阅读:2256 次 【 字体:

“为了拯救祖国,就必须有不顾自己牺牲的精神,以赴国难”

——周建华

周建华,原名邓晓村,1913年2月21日出生于吉林省双阳县铜家乡太阳岭村。1932年春在吉林第一高中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受党的委派,他投身于抗日武装斗争,先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教导团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二师政治部主任,抗日联军一军三师政治委员。在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中,他出生入死,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给日寇以沉重打击。1937年12月,在一次率部转移途中,行至开原境内李家台附近同伪军遭遇,为掩护伤员和战士撤退,周建华壮烈牺牲,年仅24岁。

1931年“九•八”事变,蒋介石把东北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日本侵略者。东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纷纷组织起抗日武装,奋起反抗侵略者,抗日烽火燃遍了东北大地。在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吉林省第一高中有了公开的革命组织,如互济会、读书会等,也有秘密的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在此期间,周建华经常参加进步活动并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思想觉悟迅速提高,逐步懂得了革命道理,开始从事革命活动。这时他写了大量日记和散文、抒发自己的情怀。他对好友表示:“为了拯救祖国,就必须有不顾自己牺牲的精神,以赴国难。”

1933年春,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中共吉林特支决定,由周建华负责组织建立党的地下联络站,任务是保存、传递党的机密文件,接待满州省委、磐石县委路过吉林的领导同志和过往的党的地下工作人员,此时,周建华的祖母曾屡次写信促其停学归乡,经营产业,否则即停止供他的一切生活费用。但是,他以党的事业为重,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党所交给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婉言拒绝了其祖母的主张。为了建立一个隐蔽的联络站,他还千方百计说服其祖母,于同年2月21日把家迁到吉林市河南街富裕胡同四号,从此,他家便成了党的地下联络机关和召开会议的场所。

同年5月,中央满洲省委秘书长冯仲云和共青团满洲省委巡视员付天飞到磐石、海龙向红军游击队传达中共“一•二六”指示信,路经吉林时住在周建华家里,受到热情接待。周建华诚恳地向冯仲云求教革命理论,学习斗争经验和秘密工作的方法,冯向周建华讲了中国革命和南方红军的情况以及东北抗日游击运动的形势,给建华很深刻的启示,他的视野更开阔了。在妻子阎庆莲的配合下,周建华日夜奔波,不畏艰险,勤勤恳恳为党工作,掩护了许多党的领导人,出色的完成了党组织所交给的任务。

1934年冬,共青团南满特委成立,周建华任特委委员。不久又被派往南满游击队,开始了武装斗争的生涯。

1935年初,周建华率领南满第一游击队到临江县五道沟附近,同扬靖宇领导的军部会师。有一股敌人先于军部到达这一带。周建华仔细观察了敌人的情况,当机立断,命令战士们一齐开火,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丢下数具尸体,乘天黑仓惶逃命。与军部会师后,扬靖宇分析了敌情,认为敌人一定要来报复,令周建华率一个警卫连阻击敌人,掩护军部转移。周建华选择了敌人必经之路,地势险要的冰湖沟口设下理伏。果然,当天深夜,200多名日伪“讨代队”前来偷袭,当敌人进入埋伏圈后,周建华一声令下:“射击”!随着他手中的枪响,敌指挥官应声栽下马来。敌军四处乱撞,被我抗日勇士打得死伤大半,除少数逃脱外,其余的都交枪投降,冰湖沟战斗取得了胜利。

1935年5月,周建华被任命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教导团政治委员。1936年,任抗联一军二师政治部主任。1936年5月,随着抗日斗争高潮的到来,一军军部决定将第二教导团、五团和部分游击队合编为抗联一军三师,周建华任政治委员。他经常深入群众,和士兵打成一片,亲如手足,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小周”。战时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能征善战,因而在部队中有很高的威望。

1937年夏,周建华率部在清原,开原一带活动。他们开展游击战,在群众中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有一次部队在开原县扬木林子一带活动时,听说有一名群众被土匪绑走,为了维护群众利益,周建华亲自率队把土匪打跑,将这名群众救了回来。

时隔不久,敌人在开原、清原、西丰等县的抗日联军活动地区,实行归屯集家,十家联保,并组织“自卫团”(棒子队)放哨搜山,妄图割断抗联同群众的联系,消灭抗日武装。但是,部队来了群众不仅不去向敌人报告,而且还把自己子女送去参军,壮大抗日队伍。甚至敌人组织的“捧子队”,也是“白皮红心”,经常以放哨搜山为名,给部队领路,送情报、买东西、有的群众还给部队往山上送饭。军民之间建立了鱼水情谊,使部队能够来去自由,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1937年7月16日,抗联侦察员从清原城内获悉,日本东边道“讨伐”队长冈田少佐和坂本大尉等乘坐伪清原县公署汽车去新宾视察“防务”。周建华和政治部主任柳万熙火速将一支36人的游击小部队带到七道河子新沟一带山上露宿,准备打一场伏击日寇的战斗。伏击地点设在七道河子东松木岭下,距清原县城25华里。18日8时,敌人从湾甸子返回清原。当汽车开至东松木岭南坡,进入伏击圈后,周建华一声令下“打”!柳万熙手提机枪,对准日军汽车猛烈射击。敌驾驶员中弹负伤,鬼子冈田、坂本慌忙从车门跳出,被我军击毙。一阵剧烈爆炸声过后,日军尸横遍地。此次战斗全歼日寇少佐、大尉等20余名官兵,焚毁汽车1辆,缴获长短枪20余支、机枪1挺、战刀6把、掷弹筒1个、弹药一部及其他军用物资。这次伏击战的重大胜利,给日本侵略军当头一棒,戳穿了“日本关东军无敌”的鬼话,极大振奋了我军心、民心。战后,司令杨靖宇亲自慰问了三师指战员。

从1937年下半年开始,日寇为了巩固东北大后方,以便抽出兵力进攻关内,便以百倍的疯狂“讨伐”抗联,不断增兵东北。军事围困,经济封锁,策反收买,血腥屠杀等手段同时并用,使抗联的活动更加困难。1937年10月,抗联三师师长王仁斋牺牲。日寇为实现其消灭抗联三师的计划,纠集开原、西丰、清原、铁岭、梨树、东丰、海龙等七县的日伪守备队,组成“七县联防队”,对抗日联军进行疯狂的“围剿”,采用“篦梳战术”日夜向三师部队疯狂“讨伐”。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形势对我非常不利。为了保存抗日力量,周建华根据上级指示,采取“敌进我退”的战略,率队由西丰向清原境内转移。途中曾在房山沟、松树沟等地与敌遭遇,进行多次激烈战斗。部队行至西丰、开原、清原三县交界的开原境内夹皮山时又与日寇“七县联防队”遭遇,“七县联防队”队长亲自带领千名伪军、8门小钢炮、20多挺机枪,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夹皮山,妄图把这支抗日联军劲旅一网打尽。这时,周建华率领的部队,仅有80多人。其中20多人是伤病员。战士们随身携带的枪支弹药已不足以抵抗疯狂的敌人。抗联战士在政委周建华和政治部主任柳万熙的指挥下,同心协力,团结战斗,奋勇杀敌,在敌人兵力数倍于我的情况下,击退了敌人多次冲锋,冲破了敌人重重包围,边打边撤,继续向清原转移。

次日,行至开原境内李家台附近的蠢沟时,又与前来支援的清原县日本守备队短兵相接,情况紧急。经周建华与柳万熙研究,为了便于行动,把部队分成两部分,柳万熙带领20余名身强力壮的战士,备齐子弹,冲上山去,占领险要地形打击敌人;周建华带领其余战士和伤员向另一山沟转移。这时,日将平西,战斗非常激烈。周建华带领战士刚转移到一个山岗上,就发现200多敌人冲了过来。在激烈的战斗中,这位年仅24岁的优秀指挥员,为了掩护同志们撤退,不幸中弹牺牲。

周建华烈士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忠诚战士,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英雄业绩将与世长存,他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本文网址:http://lntldsw.com/news/57.html

备案号:辽ICP备2023010817号

铁网管备002014007

技术支持:大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