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满洲省委早期农村党组织 辽北第一党小组——西丰老营场党小组

发布:2021-09-03 11:37 阅读:2875 次 【 字体:

中共满洲省委早期农村党组织辽北第一党小组——西丰老营场党小组

西丰县位于铁岭市东部,东与吉林省东辽、东丰接壤,南界清原、西邻开原,北与吉林省四平毗邻。清朝年间西丰属“皇家围场”,位于县城东南的营厂满族乡更有“皇家第一围”之称。营厂满族乡旧称“老营场”,以台兵营遗址得名。据1938年《西丰县志》记载:“老营场在县城东南百里,有商户二十余家,警察署驻此,设有学校一处。”

西丰县营厂满族乡位于两省四县交界处,山高林密,四通八达,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海龙中心县委的重要活动区域,解放战争时期又成为辽宁二地委所在地。更重要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老营场还是辽北马列主义思想传播,党的基层组织建立最早的地区之一。在这里,诞生了中共满洲省委早期农村党组织,辽北第一个党小组——西丰老营场党小组。

西丰老营场党小组的建立

1930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姜山(即陈德森,中共满洲省委候补委员)等人到辽北开展建党工作。姜山等人在开原兴隆台村下洼子召开群众大会和非党积极分子大会,向农民宣讲国际国内形势,宣传中央苏区红军所进行的英勇斗争,号召贫苦农民积极行动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剥削,打倒国民党军阀政府,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

不久,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姜山在清原县三间房,主持召开了清原县党员代表大会,组建了中共清原县委,隶属中共满洲省委南满特委。代表大会结束后,中共清原县委召开了第一次执委会,决定成立中共清河沟区委,下设兴隆台、上肥地、上清河3个党支部和西丰老营场党小组,共有党员30余名。老营场党小组组长为崔雄建。

老营场党小组成立

西丰老营场党小组主要活动

“老营场党小组”在1930年8月至1931年8月隶属中共满洲省委南满特委领导下的中共清原县委,1931年8月至1934年9月,隶属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的中共海龙中心县委。

老营场党小组成立后,积极深入到贫苦农民群众中宣传工农革命,传播马列主义和反帝爱国思想。到1934年1月,西丰老营场党小组(含东丰桦树河子)的党员总数发展到8名,成为辽北革命斗争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1930年,共产党员郑在春参加了在上肥地举办的为期20天的进步青年训练班。训练班由清河沟、柴河沟30多名青年组成,主要学习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国内形势等内容。培训结束后,郑在春被派到西丰老营场三道沟(今营厂乡实妙村一带),以创办民办小学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在老营场期间,郑在春的工作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做好工农群众的宣传发动,号召穷人团结起来斗争,反对日本侵略,反对地主豪绅剥削压迫。二是做好重要通信的传递和宣传品运送工作。三是负责张贴标语,标语多为工农红军发展壮大的胜利消息和反帝拥苏等内容。1931年7月,郑在春的父亲郑祷默携带一部分宣传品去大孤家子村交给安日相,路过兴隆台时被警察署抓获,押送至清原县看押,“九一八”事变后才得以释放。在当时白色恐怖的斗争环境下,几乎所有农民党员都是以种地为掩护,平日里正常耕作,有组织活动时临时聚集。开会时与会人员互不通报姓名,只是单纯地发布和接收任务,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组织安全。1931年,为适应越来严酷的斗争形势,党小组急需建立新的秘密联络站,郑在春便举家迁至偏僻的西丰老营场北大沟,整个沟内只有他一家居住,老营场党小组经常在他家里召开秘密会议。

当时党的宣传手段除了向群众直接宣讲革命道理外,还有散发传单和张贴标语两种形式,以此打通群众思想,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宣传活动中党组织成员分工明确,除有专人运送、散发宣传品外,还有负责检查督促的人员。1931年李昌雨在柳河与奉系军阀交战时牺牲,共产党员金世镇接替李昌雨,在西丰老营场继续以种地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33年开始,金世镇与李判相一起负责清河沟区委的工作。金世镇在秘密活动期间,曾冒着生命危险买回一台油印机,安排他哥哥金太厚保管起来。不久,有一个叫朴在根的人来到金太厚家中。朴在根是一位残疾人,只有一条腿,就是这位只有一条腿的同志,克服身体残障行动不便的困难,用这台油印机坚持印刷了大量宣传品,前后住了二十天左右才离去。金太厚将这些宣传品送到西丰老营场、陈家沟、半拉山等地,由党员和可靠群众在西丰、东丰、开原等地散发、张贴,搅得敌人不得安宁,如临大敌。日军知道金世镇是印刷和散发传单的人后,四处派特务走狗跟踪追捕,并贴出告示悬赏一千大洋捉拿金世镇。共产党员严贞淑以开医馆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负责给地下工作人员传送信件和宣传品,活动地区在老营场、桦树河子、千家沟、草市一带。由于日伪对共产主义者实行残酷的镇压,对党组织的秘密交通监视很严,通讯联系多有不便,严贞淑送信时就先将高粱秆掏空,将重要信件放进高粱秆里,或者将信藏在头发里,手提破篮子化装成要饭的样子传送情报,将信件交给地下工作人员。上级党组织下发的政治刊物、宣传品等,也有很多是由她负责保管,再由其他同志抓紧时机散发出去。为躲避被日伪宪警和特务走狗发现,她事先会把宣传品藏在草袋子里,上面压上干粮,再带到各地散发。

老营场党员送情报

1934年以后,杨靖宇领导的人民革命军经常到西丰、开原、清原一带活动,老营场党小组在白色恐怖异常严重的情况下,一直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后改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给军队送情报、送给养、带路并输送兵源。1934年7月,为团结西丰、清原、桓仁等地的武装力量共同抗日,杨靖宇曾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两度南下,独立师宣传抗日救国的传单、标语等,均由严贞淑保管和运送。地方党组织的宣传发动,有效扩大了党在民众中的影响,激起了广大民众的革命斗志。

武装斗争,给日伪统治有力打击

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老营场党小组与清河沟区委的党员一起,大力发展游击队、赤卫队,还选拔年轻力壮的队员30余人组成了敢死队,积极组织开展西丰、开原、清原区域的农民武装斗争。游击队活动的主要地区是清原县分水岭以北,西丰县南部(老营场)和开原东部区域。

1930年,共产党员郑东元担任游击队中队长,活动地点在西丰、开原一带,他所在的游击队还镇压了开原李家台的一名日本狗腿子。郑东元经常去老营场北大沟郑在春家秘密集会,并把枪支弹药藏匿在那里。游击队和赤卫队的行动,使日伪村公所人员胆战心惊,惶恐不安,夜间不敢出来活动,只能集合在炮台里过夜,驻在八棵树的日本领事馆不得不龟缩至开原县城。1930年秋,在得知八棵树日本领事馆内防务空虚的情况后,30多名游击队员在共产党员的李晴波率领下,突袭八棵树领事馆,当场击毙日本领事藤本,驱逐了走狗头子朴浩京,并缴获长枪40余支。

农民武装突袭八棵树日本领事馆

1930年秋,共产党员李昌雨领导的游击队和李晴波领导的突击队30多人,在清原县委军事部长张在旭的带领下,由全家窝棚出发,于夜幕掩护下悄悄逼近北三家的敌保安队营部。当游击队出其不意地攻入保安队营部时,敌人尚未起床。游击队和赤卫队员把自制的辣椒手榴弹投入营房,敌人呛得蒙头转向,乱成一团。敌保安队头目企图顽抗,被游击队员当场击毙,敌保安队员全部缴械投降。1930年10月18日,清河沟游击队员化装成赶集的农民,到树基沟警察分驻所院内杂货铺假装买东西,将警察全部缴了械,缴获步枪9支、子弹600发。

1934年,因叛徒出卖,日本人去兴隆台抓捕共产党员金世镇,因他不在家而侥幸脱险。后金世镇转移至柳河五道沟打游击,在战斗中腿部负伤返回清河沟党员李拥大家休养。金世镇以前经常到他家吃饭、洗衣服,还多次委托李拥大帮助其送东西、送信。据李拥大回忆,金世镇在负伤前还在南山城子、北大沟等地袭击过敌人。

游击队和赤卫队的军事行动,不仅沉重打击了附近区域的反动势力,搅得敌人日夜不得安宁,而且扩大了党的影响,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共青团满洲省委在1930年8月的工作报告中,满腔热情地赞扬:“农民在我们领导之下组织起来,这种革命农民斗争的形势,是满洲从来所未有的。”很多贫困农民斗争情绪高涨,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为日后党组织在辽北一带广大农村领导抗日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

建立抗日群众团体,形成反满抗日阵线

建立共青团西丰特支。1930年8月,省委巡视员姜山主持成立中共清河沟区委的同时,即建立了共青团西丰特别支部,隶属于南满特委直接领导。西丰特支是辽北第一批建立的农村基层团组织之一,与其同时成立的还有铁岭和开原两个特支。1931年1月,南满特委下设11个共青团特支,共发展团员200人,其中西丰县有团员8人。南满特委取消后,共青团西丰特支划归海龙县委领导,开原和铁岭特支划归清原县委领导。在进步思想影响下,西丰县爱国青年组成了“寇水之滨文艺社”,组织撰写新诗、小说、散文等,反抗日伪的文化迫害和奴化教育。共青团西丰特支作为党的后备力量,在发动广大青年民众进行经济和政治斗争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参与了游击队、赤卫队和儿童团的组建,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唤起了民众觉悟,有的团员后来还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做出了贡献。

组建农民协会。1930年8月辽北建党前夕,中共满洲省委就对各地组织的农民同盟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积极引导,在农盟与地主进行直接斗争,反对贪官污吏和减租运动的基础上,努力将农民运动引导到土地革命的更高阶段。1930年老营场党小组成立后,即着手组建农民运动组织,将原来的农民同盟改组为农民协会,1932年春天,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改农民协会为农民委员会。农会的主要任务是:反对日本侵略满蒙政策,在地方搞减租减息,教育农民群众团结起来反抗地主恶霸的压迫和剥削,通过斗争将秋收的八成给予农民;不向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满洲政府出捐纳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满洲国政府屠杀农民;反对烧毁房屋,掠夺农民财产和牲畜;停止向高利贷者还债;争取自由耕种高粱;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奴化农民的各种法律。

当时老营场土口子村的地主按当年收成的40%提取地租,剥削农民,为维护农民利益,保护土地收益,经过农民协会团结一致的反抗争取,将地租由原来年收成的40%降到30%,取得减租斗争的胜利。1933年末,共产党员金义才在同组织上失去联系后回到开原,以种地为职业隐蔽下来。当时,大批土地掌握在地主手中,他们从中大肆渔利剥削农民,除收缴农民当年收成的一半作为地租外,每亩地还要加收30元经营费,否则地主便收回土地,许多贫苦农民面临无地可种的悲惨境地。金义才同清河沟共产党员李晴波商议,利用挖壕劳动的机会,多次暗中串联贫苦农民,鼓动大家联合起来同地主斗争,通过农会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终于让地主免去了30元的土地经营费,还将地租由原来的对半分降低到三七分,为农民减去了一层剥削。1933年秋,日伪的政治统治和经济掠夺日益加紧,奸商资本家成立稻谷加工厂,通过给农民加工稻子从中剥削大量利润,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金义才在开原主持创办了“粮食共同管理贩卖所”,组织农民卖粮,使其免受奸商资本家的盘剥。不久,共产党员李判相、金世镇等人带动老营场和清河沟的农民200余户到这里卖粮。粮食贩卖所年收粮达400万斤,维护了农民利益,给奸商资本家以有力打击。

老营场农民取得减租斗争胜利

成立反日会。随着抗日游击运动的逐步发展,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游击区不断扩大,在中共南满各级党组织及部队的领导和组织下,南满各地的反日群众爱国团体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壮大。特别是反日会,不仅仅会员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建立反日会的地域也在不断扩大。因群众基础较好,1934年8月,南满反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南满反日会章程》,将西丰县纳入南满反日会建设的区域范围。

南满反日会章程

南满反日会对敌人的斗争形式更多地是以支援和后勤的角色,在配合游击队的武装斗争过程中,反日会承担着运送伤员、募集物资经费、提供情报等任务,有力地支援了辽北抗日游击战争。李判相所在的陈家沟一带,一直有东北人民革命军活动。金世镇的家里也住着一位姓金的部队家属,是人民革命军一名连长的父亲。当年,他们还动员陈家沟的姜凤阁、康子山等4名进步青年参加了人民革命军。1934年8月,一支人民革命军队伍来到大孤家子西南苇塘沟活动,李判相闻讯后,立刻按部队来信的要求,派住在老营场的

共产党员郑在春等3人会同那位军人家属,购买了卷烟、胶鞋、衣服、毛巾等军需用品,并把这些物品送到苇塘沟的人民革命军驻地。

此外,妇女会、儿童团等抗日团体也积极担负起站岗放哨,传递消息、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任务。

南满反日会资助东北人民革命军

敢于牺牲,经受血与火的考验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身陷白色恐怖的共产党人时刻面临着被围剿、屠杀和迫害的境地,在中共满洲省委和南满特委的领导下,西丰老营场的

共产党人,依旧在黑暗中不屈抗争,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斗争形势越来越残酷。1931年9月,中共清原县委书记姜义峰在老营场开会时被捕牺牲。同月,因清河沟区委一批党员被捕牺牲,党小组被迫停止公开活动。1934年8月,住在老营场的共产党朴万秀被捕遇害。

与朴万秀同时遇害的还有清河沟区委的3位共产

党员。老营场党小组也于1934年9月左右停止活动。

姜义峰中共清原县委书记安日相中共清原县委书记朴万秀

西丰县的民众觉醒较早。1925年西丰县千余织布工匠,为反对增加捐税而罢工;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西丰县中师学生联合会给奉天

省长发去请愿电报,请求政府与列强严正交涉,维护国家主权。有了马列主义思想的传播,有了工农群众的进步和觉醒,才使西丰县在战争年代中成长为辽北的革命老区,并出现了辽北第一个红色党小组。

西丰县中师学生联合会发出的请愿电报

老营场党小组在有组织的领导农民进行反侵略、反压迫群众革命斗争中地位和作用独特,在辽北的革命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从1930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到辽北农村秘密

建党,到1934年9月老营场党小组停止活动的4年时间里,老营场党小组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积极发动工农群众开展减租抗税和武装斗争,反抗日伪的残酷统治,是辽北地区建立最早、活动时间比较长、斗争形式灵活多样、群众影响比较大的地方党组织之一。老营场党小组是种子,是希望,是辽北漫漫暗夜中的星星之火,是无比宝贵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本文网址:http://lntldsw.com/news/680.html

备案号:辽ICP备2023010817号

铁网管备002014007

技术支持:大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