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者蘅传(第三章 在抗日斗争中成长 1937.8---1940.1)

发布:2012-06-27 09:58 阅读:2220 次 【 字体:

第三章在抗日斗争中成长(1937.8---1940.1)

参加八路军

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侵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一个以宽容、和善、仁义作为道德标准的民族,开始在一种痛苦中学会以血还血、捍卫生命和民族的尊严。1937年9月,杜者蘅在江苏得知中国工农红军已改组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的消息,遂向党组织领导高扬提出到华北抗日前线参加抗日斗争的要求。经批准,从东北军退职。与高扬先到山东济南第六战区参加民运工作,不久,转道河南新乡,于1937年10月25日到达山西太原。时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在太原地区开展工作,曾提出创建一个“东北新军”,并起用原东北军的两个旧军官(师长)张廷枢、张政枋,由东北抗日救亡总会组建了“十八集团军东北抗日游击第一纵队”,有东北军军官(其中有3人为中共秘密党员)、东北大学学生、东北中学学生、北平学生等80余人参加。纵队由张政枋、张廷枢领导。杜者蘅奉周恩来的指示参加了该纵队,带有一支3号小手枪(“西安事变”时缴获蒋介石的侍从武官长钱大钧的)。

1937年11月2日夜,杜者蘅随东北抗日游击第一纵队从太原出发,开赴太行山区,准备收编东北军从平汉前线溃退下来的散兵。当时因为傅作义准备在太原抗击从大同南下的日军,为了避开日军飞机的轰炸,所以决定部队在夜里出发。部队经过徐沟到太谷,在路过太谷县范村时,遇到孙连仲部队的一个溃兵连抢劫群众,游击纵队趁夜间缴获了他们一批旧枪支、弹药,使纵队多数人背上了一支枪。部队在太谷遇到了著名女作家丁玲带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共同休整了3天,杜者蘅等一批大学生与丁玲有过短暂的交流。

1937年11月中旬,部队到达和顺县油坊岭停下来休整。期间,杜者蘅由高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关于杜者蘅的入党时间,个人档案中有1937年9月、10月两个时间,但地点有“到山西后”、“山西和顺县”、“山西和顺县八路军东北游击纵队”,据已有公开出版物及老同志回忆录,应为1937年11月),无候补期(因从1936年6月起即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工作)。党支部领导关山复在与他进行入党谈话时说:“你早已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了!”

此时,八路军前方总部已到石拐镇,与油坊岭仅一河之隔,并派出政治部原组织部部长周桓出任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政委)兼党支部书记,确定纵队归129师领导。此后,杜者蘅又随部队经青城、松烟,翻越山岭,经桃树坪,约于1937年11月20日到达河北邢台浆水镇。邢台建党较早,有党的工作基础。在浆水镇,国民党基层政权已垮台,杜者蘅按照纵队党支部的指示,与高扬、王旭、李都等负责开辟地方工作,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武装,重建政权。

太行山抗战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华北战场的斗争形势更加严峻,八路军提出了“八路军与华北人民共存亡,反对退守黄河”的口号和独立坚持华北抗战的主张。11月10日,129师在和顺县武家庄召开干部会议,决定分兵发动群众,迅速建立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底,杜者蘅等人以其卓越的组织才能,仅几天时间内,就建立起了浆水抗日临时政府,并建立了第一个“抗战工作委员会”(实际是党的领导结构,也是邢台县委的前身),主席李梦萍,副主席冯长诗、梁如月、吴光裕,辖区除桨水川以外,管到将军墓川的上半截。同时在县郊的4个村子发动群众,搜集土枪土炮,大刀长矛等,组织了“十八集团军东北抗日游击第一纵队第一游击大队”(邢台抗日游击队),刘振邦任大队长,王旭任教导员,队伍有200余人,多数是浆水川的穷苦农民,冯家沟当兵的最多。部队中有党员三、四十名,下设3个中队,中队建有党支部,杜者蘅担任第三中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并兼任桨水抗日临时政府除奸部部长。第一游击大队建立后,杜者蘅随部队领导一起抓了部队的整训工作,开展政治课、军事课教育。政治课讲党的政策,讲统一战线,讲党的性质、任务、纲领和目标,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事课主要是军事训练,讲持久战,讲游击战术,开展游击活动,进行武装宣传。此后,杜者蘅随这支抗日游击队,袭扰日伪军,惩处汉奸,破路劫车,用游击战的方式打击敌人;建立统一战线,恢复政权,组织群众,开展建党等工作

1937年12月初,游击纵队内部由于张政枋和张廷枢感觉太受束缚而与周桓等产生矛盾,闹分裂,他们在邢台和内丘收编了五、六百东北军散兵,武器装备齐全,对纵队内共产党的领导构成威胁,杜者蘅坚定的站在了政委周桓一边。为避免矛盾激化,周桓率领游击纵队党员干部退到了桃树坪,经129师派人经过松烟谈判,使问题得以解决。

传奇英雄“杜大胆”

1938年初,日军组织许多兵力侵入浅山区东川口一带扫荡,杜者蘅随第一游击大队配合129师先遣队二大队进行阻击,日军以猛烈炮火轰击我方阵地,战斗中,指挥战斗的先遣队二大队潘营长中弹负伤,倒在距离日军阵地很近的地方,杜者蘅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冲了上去,背回潘营长。又接着指挥战斗,打退了日军的进攻。战后受到纵队领导的口头表扬。在此期间,杜者蘅又随第一游击大队破袭了平汉路。部队提前侦察好了地形,白天进发到皇寺,夜间摸索到铁路线上,用黄色炸药炸了一座桥。虽轨道没被搬开,但对敌人起到了很大的打击作用。

1938年3月,杜者蘅随纵队第一游击大队编入129师385旅独立团,任连队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到平汉路东部战斗。1938年4月,日军以3万兵力,分9路合围129师所在的晋东南地区。129师在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指挥下,展开反击9路合围战役。这次战役中,杜者蘅所在连队曾多次担任阻击任务,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勇猛顽强,是人人皆知的“杜大胆”。一次,杜者蘅所在连队突然遭遇日军包围,杜者蘅和13名战士与大部队失去联系,杜者蘅率13名战士团结一致,经过7天的艰苦跋涉,终于回到部队,连长李东文握住杜者蘅的手激动地说:“昨天才给你们开完追悼会,今天你们都回来了,老杜领导有方啊!”

在直接的武装抗日斗争中,杜者蘅每次战斗都不顾牺牲的危险,进攻在前,退却在后。战后总结时,多次受到部队的表扬。组织上评价为:“模范、坚定、勇敢、忠实于党,有夏伯阳式的知识分子气派。”129师政委邓小平也称赞杜者蘅说:“一个大学生作战这样勇敢,真不简单呀!”

任职“385”旅

1938年秋,杜者蘅升任独立团营副教导员。1938年冬,杜者蘅调任385旅教导队指导员兼主任政治教员,主要工作是对部队中的工农干部进行时事形势教育、马列主义思想教育,讲授游击战等军事理论,以期提高干部的综合水平和消灭文盲。讲授的课程有《论持久战》《中国革命与新三民主义》《敌后游击战》《全面抗战与民众工作》《大众哲学》《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1939年5月升任385旅旅直特务营教导员、党总支书记。1939年9月任385旅政治部干部教育科科长,兼任旅直党总支书记。1940年1月,又调任385旅组织科科长,未及上任,既调任地方工作。

本文网址:http://lntldsw.com/news/533.html

备案号:辽ICP备2023010817号

铁网管备002014007

技术支持:大友科技